去台灣旅行想看什麼



日本的Brutus雜誌做了「台灣特集」,大概是去台灣要做的101件事。封面圖片,找了台南國華街的一爿街景,引來不少台灣網民的回應,說日本雜誌為什麼要找台灣這麼「丟臉」的照片做封面。

當然,網民的討論是多元而且有機的,他們不會理會脈絡,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說,日本人為什麼要理你「丟不丟臉」?要「不丟臉」,為什麼台南的街景要長這樣子?為什麼機車要亂放?為什麼會沒有行人道?






日本頂級旅館集團星野集團的星野佳路曾說過:當代旅行重視的是「非日常生活感」。即是,我們去旅行,是想享受非平日可體驗的異國情調。

所以,你說日本人喜歡這景街景,說這些地方「很台灣」;又或是覺得香港旺角的女人街的排檔很有意思,覺得那些地方「很香港」,都很可以理解。若我是編輯,我也不會放一張只是光鮮亮麗的照片到封面,而看不到「台灣」的特色。

台灣人覺得的髒,對日本人而言可能是「隨性」,是日本沒有的「生活文化」。

因此,從外國雜誌的眼光觀看主場,總是會看到異樣,是很容易理解的。正如,不少日本人都會很奇怪,為什麼去日本的香港客會去很多奇怪的地方,如某些拍攝日劇的場域,又或是一些對本地生活的人只會遠觀不會光顧的食店。因為,旅遊和生活,是不一樣的。

說到尾,問題是,究竟「道地」的旅遊是什麼。在網路世界,總是充斥很多人認為「道地」的人就「識食」。這觀點是有問題的。還記得小時候上中文的一些講座,老師說,普通話教中文,不一定是好事。那些什麼「我手寫我心」,也是廢話。還記得那時候的老師說:「如果會說普通話就會寫好中文,那在北京找個乞丐來教你中文作文就好了。為什麼要老師?」

只是,包裝就是包裝。在網路,什麼日本人常去的食店十大,道地日本人介紹的藥妝十大,都是香港的受眾喜愛的題目。我有時也會覺得,那些題目介紹的餐廳,不少都不甚了了。有些東西,我寫,經歷的是多次反覆實驗使用,我覺得好的東西,才寫出來。一個你不認識的路人說他識食,你為什麼又會信呢?

「識食要富三代」,要貪吃、常吃,才會有足夠的經驗去斷定那些東西好不好吃。我認識道地的台灣人,可以天天都吃同一家小吃店的酸辣湯和乾拌麵。也有人覺得家附近的小攤那個大腸麵線最好吃,只是因為「從小吃到大」。有面書友人會因為辦公室附近開了便宜又大碗的臭臭鍋連鎖店要高興。每次去台北、高雄,不瞞你,我都會找當地的老饕介紹指點,而同時,我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入場的。畢竟,味道的品味是個人化的。有時候我們覺得東西好吃,可能只是因為食伴是好人,那天心情好。而更重要的是,我很清楚知道,在亞洲的食店,你跟店家「打好關係」而得到「更好待遇」,是基本。只是我介紹的東西,大家吃過高興就好。



哈哈哈哈。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光明頂摘錄】習主席對那位警察說的一句話

誰決定把黃浩然搞得像技安+蓋鳴暉?

讀自殺新聞的隨想